中共萍乡市委 萍乡市人大 萍乡市政协
 
 首页
当前栏目: 首页>市情>人文风俗
谈萍乡地区钱币民俗文化
2013-06-05     来源:市博物馆 字号:[            ]

  在《中国钱币》第三十六期上许元庆先生的《谈谈钱币民俗学》一文中提到要开拓中国钱币民俗学的研究,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迪。当前大多数钱币收藏家、钱币爱好者及博物馆、金融、大专院校等有关钱币收藏、研究部门,对钱币学、货币文化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理论研究,阐述了很多新问题,但是在对钱币民俗学这个问题上,我看还研究得很少。而钱币民俗学也是一个极其深奥,又不可缺少的环节。我认为应该跳出传统古钱学的研究圈子,开拓新路子,深入并改变研究方法,对钱币民俗学问题多加深入地探讨,以达到钱币学多层次研究内容,丰富已有的成果。

  什么是民俗学?根据四川民族研究所李绍明先生所说,民俗学是研究各民族风俗习惯为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所谓民俗学,简单地说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民俗学(Folklore)这个词是1806年由德国学术界创造出来的,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才介绍到中国。当时主要指民间知识,到后来才演变成民族的民间习俗。民俗学是民族学中的一部分,对研究各民族的精神变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有其现实意义。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民俗,而各个地方的民俗也有不同,这些习俗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它用于生活中每一个角落,要研究它,才能改造它、发展它。研究各民族的习俗,可以对历史学提供比较研究资料,而且可以为考古学提供资料。民俗学研究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

  钱币民俗学是民俗学中的一种。钱币民俗这种现象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体验、创造、形成的,它是以钱币为主体或与钱币相关联的民俗民风。时至今日,在民间仍有种种钱币民俗,有的是古代的遗传,有的是弃漏存精在继续发展。

  钱,用于人们生活中比较广泛,流传社会的钱民俗也就多样。古往今来,无论是上层社会的达官贵族,还是下层的平民百姓,在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均有钱币的活动天地。

  在我们萍乡地区的钱币民俗中,也有不少自己的民俗特点,据史料记载:“萍乡古《禹贡》扬州域,春秋战国为楚地”。萍乡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留下了许多具有萍乡地方特色的钱币民俗文化。这些形形色色的民俗钱币文化,给我们今天的考古和研究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它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婚嫁娶礼仪方面:自古至今延续下来,十分复杂。男方:在订婚时礼仪上叫“庚敬”,着发新娘时礼仪上叫“代花粉”;男方为女方缝制衣服,在请裁缝开剪时礼仪上叫“缝仪之敬”;结婚的头一天起媒,新郎要以二斤果子、二斤鲜肉、鲜鱼和一红包去请媒人(红娘)叫“移玉之敬”;请厨师办宴席礼仪上叫“起师之敬”、宰杀牲猪叫“膳宰之敬”;在结婚的头一天晚上叫“起媒宴”,是答谢媒人(红娘)的。这一天男方为女方送“鱼肉”。媒人要代表双方处理一些提出的条件和要求。男方送媒人一个红包,叫“代步之敬”。起媒这天,媒人带着新郎以及挑“鱼肉”。许礼包括肉鱼及公鸡、母鸡各一只,面条两斤,还有一红包叫“离娘簪”约200—500元之间(看男方的经济情况而定)。婚礼这一天局房里还要做好女方的一系列礼包,其中有:离娘礼叫“结缡之敬”,开面礼叫“开容之敬”、穿戴礼叫“冠笄之敬”、执烛礼叫“光明之敬”、负亲礼叫“负亲之敬”,此礼包是交亲公带给主家的;卷铺礼叫“卷铺之敬”。在女方送亲的回去时男方还要着发挑果子的叫“使敬”、敬交亲公叫“程仪之敬”、启篚叫“启篚之敬”、司翰叫“司翰之敬”。女方着发男方下鱼肉的礼仪叫“使敬”、给新郎理发礼叫“整容之敬”、摊铺礼叫“开铺之敬”、侍娘礼叫“师氏之敬”、搁轿有“搁轿之敬”、扫地叫“洒扫之敬”、打洗脸水叫“盥水之敬”、拜茶叫“喜敬”、发烛叫“增辉之敬”、赞烛叫“文言之敬”、见面叫“贽敬”。交亲公回去新郎去送,在槽门口新郎向交亲公行个礼或跪一下叫拜草,交亲公给新郎一礼包叫“长青之敬”;以及结婚双方都要为做酒执事人员的礼仪有:“厨敬”、“杂敬”、“提壶”、“托盘”、“汤敬”、“乐敬”、“催厨”、“开龙”、“局敬”等等,而且礼金的多少常以男家一担女方一头的习俗。还有亲戚朋友去吃嫁女酒时礼上写“出阁或于归之敬”,吃娶亲酒时礼上写“荣婚或花烛之敬”。外婆家的人来吃讨亲时,在礼金之外,还要送酒,没有酒用几斤米代酒,还要牲鸡,没有鸡用钱“代鸡”。嫁女除礼金外,还要着发布、果子、袜子、鞋子等礼品,有的不买礼品干脆拿几元钱代着发,现在一般比较简单,送嫁的人每人封五十到一百元钱、一包果子、一条毛巾便可。其次还有女方出嫁,娘家亲戚要给上轿钱,大箱、皮箱娘家要在箱子里放压箱钱,挎包里要放压包钱之类。

  二、殡葬礼仪方面:在人死之前,后人要在每个衣袋里放一些钱,喻意:代代都有钱,死后殓棺时,要在死者的手中放几个硬币,还有放咽口钱、压棺钱、压棺材底钱及坟头钱等名目。亲戚朋友赴丧时礼仪上用“香仪之敬”。我们在考古工作中,经常在清理发掘古墓时都有随葬钱币出土,有的几枚,有的几十枚之多。1979年11月,我们考古队在田中村庵子山清理出土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土坑墓,出土随葬品中,在一小陶罐中装有三枚纺轮,一大陶罐中装有三十枚方孔五铢钱。这是研究西汉时期民俗文化的一大议题,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今后在考古中深入研究。在考古发掘中,经常遇到墓葬中随葬钱币。这些随葬钱币,对于墓葬的断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三、用于寿辰和其它礼仪方面:萍乡人爱好做酒,碰到什么喜事都要做酒请亲戚朋友庆贺一番。用于这方面的礼仪很多,小孩出生做三朝酒,礼叫“汤饼之敬”、满月称“弥月之敬”、周岁称“脺盘之敬”、十岁称“就傅之敬”、廿岁称“弱冠之敬”、三十岁称“受宝之敬”、四十岁称“强壮之敬”、五十岁称“服冠之敬”、六十岁“花甲或杖乡之敬”、七十岁“杖国或古稀之敬”、八十岁“杖朝或老耋之敬”、九十岁“老耄之敬”、百岁“千秋或人瑞之敬”。用于其它方面的礼仪还有:拜师称“见敬”、出师称“艺敬”、接灯称“红仪之敬”、迁居称“乔迁之敬”、考取大学或中专称“宾舆之敬”、谢地理先生称“堪屿之敬”等等。

  四、用于房舍方面:建房挖基动土时,要撤动土钱,也称奠基钱;厅堂门架下门墩要放钱,厅堂的大门架上架放过桥,在放过桥时要放当年的历书和十枚以上皇帝的铜钱、银圆、包括现代硬币,架栋梁时要放上梁钱。

  五、用于佩戴和帐帘方面:有的用钱编成鞭子形系在小孩的帽子后面,有的编成锁形戴在小孩的颈项上,俗称“平安钱”,还有在门帘下和蚊帐下两角嵌有二钱,以便使门帘和帐门垂直,这种钱俗称“帷幕钱”,也称“托福钱”。

  六、过年过节方面用钱:过年三十除夕之夜,家里要给每人拿压岁钱、压胜钱,亲戚朋友相互拜年时,也给小孩的压岁钱,又有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拿挂灯钱,玩花灯时拿“吉祥如意钱”。

  七、占卜问卦求凶吉用钱:有的人为求某事的好坏、吉凶、成败、祸福,则用铜钱或硬币的正反二面来代替,将钱往上一抛或在平地一拧,而随即一压,看是正是反以测其果,还有的用于迷信方面叫“打山鸡”、“藏罐子”,将钱放在罐子里,还将人的生辰写在红纸上,也放在罐子里,后将罐子埋在山上,或藏在屋角里,以求后效。

  八、用于治病方面:人类身上患有“铜钱癣”,民间土方用一铜钱在火上烤红,然后将烤红了的铜钱丢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酒(醋)里浸泡片刻,再用小酒涂在患处,一般只要二三次就可痊愈。

  在钱币民俗中,很多都有与钱相关,除上面用于婚嫁礼仪,殡葬礼仪、房舍建造、佩戴帘帐、占卜问卦、过年过节以及治病方面外,还有类似许元庆先生所介绍的奖赏、娱乐、兵械之类的习俗。

以上介绍的这些,只是我在生活中所熟悉和接触到的,但是还有很多的钱币运用在民俗中的事例被遗忘或不知道的。这些还有待于我们今后去发掘、收集、整理。为祖先、也为后代,为弘扬祖国民族文化作出一点应有的贡献。(刘敏华)


隐私声明 版权声明 功能说明 常见问题
主办: 萍乡市人民政府  承办: 萍乡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萍乡市信息中心
运行管理: 萍乡市政府网站服务中心  赣ICP备05006704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6030202000134
萍乡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799-6881101 举报平台